中國傳統喪葬習俗
喪葬習俗主要分兩方面──“喪”指人去世後相關的治喪儀式,“葬”指對死者的埋葬方法。中華喪葬文化因民族觀念、宗教信仰、地理環境的差異,進而孕育了千姿百態、別具一格的特色。
喪葬禮儀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,蘊含在其中的價值觀念在古代數千年相對穩定。在傳統的鄉土社會中,葬禮是民間各種禮儀中最受重視的儀式,舊時喪葬通常經過沐浴更壽衣、上廳、報廟、發訃告、置靈堂、成服賜杖、接棺、入殮、吊祭、守靈、出殯、安葬、回靈、超度、升龕等環節。
葬式,則是指人們安葬死者的形式,中國人多地廣,生態環境不同,民俗民情各異,產生許多不同的葬式和葬法,如土葬、崖葬、沙葬、野葬、叢葬、合葬、火葬、水葬、天葬、樹葬、塔葬、衣冠葬等。
葬法,指處理屍體的埋葬方法,有一次葬、二次葬、仰身直肢葬、屈肢葬、側身葬和解肢葬等。 葬後親人與逝者的關系並不隨著葬禮的結束而停止,古代家人和親戚還要為死者居喪守孝。生者與死者的對話,死者與生者的糾葛還將持續,這就是“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”的傳統精神。死者葬後,還會定期舉行一些活動或儀式,體現“念祖懷親”的孝道觀念,這些儀式包括守孝、服喪、掃墓、清明節、中元節、寒衣節祭祖和水陸法會等。
至於中國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,則與所處地域生存環境和所信仰的宗教歷史息息相關,如高句麗的王陵及貴族墓、土家族的跳喪、哈尼族的“莫搓搓”葬禮、岜沙苗族的生死不離樹、湘西的“趕屍”古謎、侗族停棺待葬、彜族的陶器葬、白褲瑤葬禮砍牛、哈薩克斯坦族葬俗、伊斯蘭教的“拱北”先賢陵墓等,其喪葬習俗都與漢族相異,各具特色。 中國的鬼神文化源遠流長,呈現出道巫合一,鬼、神、仙相通的特點,糅合了儒家倫理至上的孝道觀、佛教輪回因果報應觀和道教的鬼神觀諸多元素,導致中國民間崇拜中的冥界諸神譜系混雜,各自成派,家喻戶曉的神鬼包括地藏菩薩、酆都大帝、東嶽大帝、十殿閻王、四大判官、六案功曹、鐘馗、城隍、後土娘娘、土地公公、五方力士及陰間使者。
現代殯葬指的是處理死者遺體的方法和對死者哀悼形式,包括發訃告、向遺體告別、開追悼會/追思會、致悼詞、送花圈挽聯、出殯送葬、安葬、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的喪葬事項。近年來,各地初步建成一批節約資源生態安葬設施,探索采用骨灰存放、樹葬、撒海、深埋等安葬方式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另外,互聯網陸續開設了提倡綠色殯葬的網絡祭奠形式,在尊重民眾傳統習慣的同時,逐步引導全新的網絡服務。
0 Comments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