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福州民間殯葬習俗
舊時,享年50歲以上的老人死亡,要履行繁瑣的喪葬禮俗。
入廳
老人彌留之際,親人須在床前送終。咽氣時即撤帳。繼而為死者梳洗、整容、更衣,並將屍體安放後廳,謂之入廳。
報喪
喪家在大門口貼白、放炮,告訴人們這個住宅×府××人喪事(字數須含生旺字)。然後,派人用白帖或口頭將死訊告知親戚好友。親友則送錢、燭炮、布幛等到喪家吊唁。
戴孝
老人壽終,子孫披麻戴孝。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;孝女(含媳)罩粗麻布;其他親人則腰纏一塊白布(有的衣披黑紗)。喪家或請道士誦經念咒,並焚化紙人紙馬,送亡魂上馬離家。
守靈 屍停後廳(有的廳堂),廳設靈堂,延請僧道做法事。親友來吊祭,孝男孝孫要跪著陪祭。
入棺 入棺之前,要等直系親屬,男亡者的家族血親,女亡者的娘家血親,向遺體告別後蓋棺,擡置椅上,謂之“上馬”。
做七 這在福州喪俗中較為突出。舊時有錢的人“七七做,八八燒”,棺木放在家中要過七重漆,每漆一次耗時7天,漆與七,福州方言諧音,過七系一語雙關。貧窮人家只過一七,便將棺木擡上山埋葬。
開吊
豪富和闊綽的喪家,在三七、五七或七七舉行開吊。開吊禮儀大體如下:喪家先發出訃告,邀請內親外戚、親朋好友,靈堂內外張素燈結素彩。大門口掛一對白紙高照燈籠,謂之高照,用藍字標明×旬(10歲謂一旬)壽考(父)或壽妣(母),以及幾代同堂,以誇福壽雙全之意。大門口還豎立一塊大屏風,寫著訃告內容。門口另一角,放著堂鼓。吊唁客人一到,禮生(司儀)便擊堂鼓,演奏京鼓吹樂,禮生高舉名帖,引客人步進靈堂,向亡靈三叩首,孝男孝女跪在靈前陪祭。靈堂四壁,掛滿挽聯、素軸,異常肅穆悲涼。
出殯
清晨出殯。隊伍排列有嚴格的規範。前頭是導引隊,跟著一合高照(素燈籠),高舉在前行;接著有幾個人扛著竹丫上繞著紅布條的彩旗;接著有一班京鼓吹,一路吹吹打打;接著有四個人擡著供奉亡人畫像的亡靈亭;跟著十番伬唱、樂隊和一班邊念經邊送葬的和尚。接著紅朱漆的棺柩,裝在彩結的棺罩下,有八人擡,有十二人、十六人擡,緩步過市。棺柩後緊跟的是一隊孝男孝孫等,他們持著哭喪杖(叫孩兒杖、孝男杖)在白布大圍中,哭哭啼啼;尾隨的是女眷和其他人等,有的步行,有的坐車,有的坐轎。
發葬
送葬隊伍上山,到達預先營造的墳地,按事先擇定的時辰入壙,然後用磚頭封壙,孩兒杖插在墓前。
回輿
送葬隊伍下山,叫回輿,又叫回龍。凡送葬的人脫下白帶換系紅帶,亡靈亭的畫像披的黑紗換上紅綢,轎杠上添掛一合“百子千孫”字樣的小燈籠,以示子孫繁衍昌盛。到家門,放鞭炮,燒一束稻草,所有的人都要從上面跨過,以示平安無事。棺柩離家後,即撤下幛、聯;門首的喪事訃告,用藍水墨圈上,說明喪事結束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實行民主改革,反對封建迷信,喪葬中許多迷信習俗逐步廢除。70年代後,實行殯葬改革,改土葬為火化,有的舉行追悼會,向遺體告別。80年代後,有的農村喪葬中的舊俗又有所回潮。
0 Comments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