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人走後靈堂上擺奠字?
現在很多參加葬禮的時候都會看到棺材或者是靈堂前面有一個“奠”字,看到這個就以為是死人的意思,但是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為什麽要寫這個字呢,下面來為大家解釋:
第一,棺木正前方有一個大大的“奠”字,這種習俗起於何時,目前還不清楚。但有一點是清楚的,就是,這種習俗完全屬於“國粹”,和外國不搭界。這和花圈不同:花圈是中西文化結合的產物。花圈這種形式,屬於舶來品;而花圈中央的“奠”字,則完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映。
第二,無論是棺木上的“奠”字,還是花圈上的“奠”字,其含義是一樣的,都是“祭奠”的意思
靈堂,是人們為了紀念已故的人而建立的作為寄托哀思的殿堂。靈堂的正中擺放棺木,前面設牌位、香案、蠟燭、三牲及供品等,兩邊是鮮花與花籃,後方高懸橫幅,為該仙逝者治喪,前部邊上是演奏哀樂的樂隊與守靈人。
古時候的人們相信靈魂不死,他們認為死亡僅僅是靈魂擺脫了肉體的捆綁,必須使靈魂有一個安排之處,演變到後來,便有了靈堂。人身後,喪家在家門口搭建靈棚,或在廳堂內設靈堂,使死者靈魂有安息之處,也是親友吊喪死者的場所。
這裏要說到的是古代的喪禮,在古代古代喪禮包括兩大思路:
一是對死者遺體(魄)的處理。
二是對死者精神(魂)的處理。
從下葬前的沐浴、梳洗,一直到埋葬棺柩,都是對遺體的處理;而此刻開始的奠祭,則是奉事死者精神的開始,什麽是奠祭呢?上古時期,人們將器物放在地上叫”奠”。喪禮中把作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稱為奠祭,或者徑稱”奠”。
為什麽要用這種方式祭祀呢?
1、靈魂需要食物
古人以為,盡管死者的靈魂現已離開身體,但靈魂仍然要享食,只需親人擺上酒食,靈魂就會來附,所以供品就是鬼神的憑依之處;
2、面對哀事處理倉促
喪家遽逢大喪,哀痛欲絕,難免諸事倉促,所以祭祀的儀式也就因陋就簡;古人以死者為鬼神,正式祭祀鬼神要立”屍”,屍由未成年的孩子擔任,在祭祀時代表受祭者。
3、保持進餐的動作
但死者新亡,家族一時不能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,不忍心馬上就用鬼神之禮祭祀,所以把死者生前食用過的酒食端來,放在死者的右側,含有仍然服侍他進餐的意思。
古人把從始死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統稱為”奠”。歸根到底這是對逝者的一個尊重,是一種緬懷的情懷,流傳千古,不僅是人們的形式主義,更是萬千思念的融合體,把我國的殯葬習俗和孝道親情融合一起,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。
0 Comments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