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水術語解釋
【風水】
“風水”作為一個專門術語,最早見於《葬書》。《葬書》是一部專論如何選擇葬地環境的著作,書中說“氣乘風則散,界水則止,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謂之風水”,又說“風水之法,得水為上,躲風次之”。《葬書》首次提出了明確的以“躲風”、“得水”為條件的“風水”概念,為後代的“風水”概念所傳承。
【堪輿】
堪,地突之意,代表“地形”之詞;輿,“承輿”即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,著重在地貌的描述。《史記》將堪輿家與五行家並行,本有仰觀天象,並俯察山川水利之意,後代以之專稱看風水的人曰:“堪輿家”,故“堪輿”民間亦呼之為“風水”。然或有稱“堪輿”不只看風水而已,而應分五部份,曰:羅羅、日課、玄空學、葬法及形家。
【風水流派】
目前已經發展為多流派的風水學,每一派的風水學都有不同的理論,分為:
一)巒頭派: 1) 形勢派;2)形象派;3)形法派。
二 )理氣派: 1)八宅派;2)命理派;3)三合派;4)翻卦派;5)飛星派;6)五行派;7)玄空大卦派;8)八卦派;9)九星飛泊派;10)奇門派;11)陽宅三要派;12)廿四山頭派;13)星宿派;14)金鎖玉關派。
【太極暈】
亦名太權圈、暈圓,指纏繞穴心的迷蒙水氣所形成的微茫隱濕的圓環,以其朦朧肪如日、月之暈環,故名曰暈。
徐善繼《女子須知·穴法》:“於穴場回顧,見有圓暈在微茫隱濕之間,是謂大極暈。《穴法·口訣》雲:‘倘隱微微,仿仿佛佛,粗看有形,細看無形。’
趙緣督《穴訣》:“遠看則有,近看則無,側看則露,正看模糊。皆善狀太極之微妙也。”
空石長者 《五星捉脈正變明圖》雲:“穴場既定,先須辨其大極圓暈。若見隱微之間,圓暈分明,則性氣內聚,是為真穴,無此則非。若已經開墾,遇者須憑目力詳審之,若見二、三半圓如初生月樣,是名天輪,更為難得。”
圓暈既為結穴之征應,亦是穴心生氣之最後纏護,葬於其中,生氣不泄,水蟻不侵,是以扡穴下葬.不可鋤破太極暈,否則大兇。廖瑀《四象葬法》:“穴內圓暈、乃生氣凝聚靈光顯露之處。開塋宜在暈內,不可鋤破,否則生氣泄漏,靈光銷鑠,蟲蟻入壙,水泉侵棺,子孫貧寒。”
《泄天機·作法秘旨歌》雲:“若然鋤破太權圈.水蟻便侵棺。”
《心得要旨》:“萬物同歸一太極,一物各具一太極,況地理乎?故點穴重認此暈,人知藏之土內,而不知見於土外亦有此暈。其暈常仿佛,不可為象,有影無形,隱隱隆隆,暈外微起似砂非砂,暈內微凹,似水非水,足其見於微者,明唇暗(0)淺窩微突是其見於顯者,乃天地生人生物本然之根。是真葬口也。未有有真穴而無此暈者。如日暈月暈之象,有全暈者,有半暈者,皆天然之妙,善察者睨而視之望而定之,不前不後,不左不右,恰當暈中。則生氣絪缊而人物生焉。一或少差失之千裏。”
【風水術】以下摘自《中國神秘文化辭典》
亦稱相地術或堪輿學,研究風水的學問。具體指人們從生存需要出發,結合傳統文化意識,對居處環境進行選擇、安排與處理的原則與方法,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學問。風水術起源於華夏族先民對於居處環境的勘察和選擇。中國最早的文學總集《詩經》就有先民相地的記載。《大雅·公劉》篇述公劉率領周朝先民遷居幽地時,其中多次提及公劉登高行遠,勘察廣原京峟,草澤流泉。如第五章:“駕公劉,既博既長,既景乃崗,相其陰陽,觀其流泉,其三軍曹,度其隰原,徹田為量,度其夕陽,幽居允荒。”公劉不僅察其山水,亦測其日形,相其陰陽、觀其日出日落,之確定居處之正位。隨著經驗的積累,古人逐漸意識到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,認識到水火山澤、日月星辰、風雨冒電、自然方位、四時變化等對人的生活生存的影響。如《呂氏春秋》雲:“輕水禿廮,重水尰躄,甘水好美,辛水疸痤,苦水尪傴。”《孔子家語》亦雲:“堅土之人剛,弱土之人柔,墟土之人大,沙土之人細,息土之人美。”在此基礎上,古人於是有了太清之氣、兩儀、四象、五行、八卦等觀念,並把它們運用於居處環境的選擇,進而有了這方面的專書一堪輿。漢末,形成了風水術或相地術的原形。隨著眼歷史的發展,文化的繁榮.古人們越來醉心於探究人與自然間的各種神秘聯系。唐宋之際,形成了兩大風水理論流派。江西形勢派註重龍脈、穴位、砂水、方位之間的呼應及其對氣的藏聚,福建理氣派則以五行八卦、天星、十二支為四綱,認為氣作為化生人體及萬物之源,無形跡可尋,須以羅經定其位而察其氣,重視方位對氣的生克迎聚,明清時代,兩派理論漸趨融合,在風水勘察中,形、理並重,導致了風水理論的復雜化。及至今日,由於名詞術語的紛繁復雜,理論系統的混淆乖舛,遂使風水術走向神秘莫測而成絕唱天書。應該說,風水現的形成,是華夏明進步的標誌,風水學的逐步建立和完善,是華夏文化高度發展和成熟完善的結果。風水術的復雜化和神秘性,是人類在對自然的奧秘和未知世的認知的感性階段的必然產物。
0 Comments
Leave a comment